当前最新:南海西北陆坡深海考古取得重大突破

来源:新京报时间:2024-09-26 10:04:38

来源标题:南海西北陆坡深海考古取得重大突破

9月25日下午,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世界文化遗产司)司长邓超、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刘洋、科技教育司司长罗静出席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关强介绍,目前全国备案注册博物馆达6833家,免费开放率超91%,2023年举办4万余个陈列展览、38万余场教育活动。

文物保护


(资料图片)

全国备案注册博物馆达6833家免费开放率超91%

关强介绍,我国拥有76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40项世界文化遗产及4项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是名副其实的文物资源大国。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文物局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践行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让文物和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长城、石窟寺、文物建筑、廊桥、革命文物保护等有力推进。“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深海考古迈向世界先进水平。全国备案注册博物馆达6833家,免费开放率超91%。革命纪念场馆和革命文物发挥思政教育功能。135家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及立项单位、187家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及立项单位,成为公众近距离感悟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重要场所。

“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等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发起成立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联盟成员国、伙伴国、观察员国数量达到20个。中国考古走进埃及、玛雅文明腹地,深入法国、突尼斯、南非等20多个国家,开展48项联合考古。文物保护修复国际合作拓展到6国11处,柬埔寨吴哥古迹、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古城、缅甸他冰瑜佛塔等项目受到当地民众好评和国际社会赞誉。43批次、1900余件(套)海外文物“游子”回归祖国,文物成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金名片”。

考古发现

南海西北陆坡深海考古成果展览将于近日推出

关强表示,南海西沙西北陆坡深海考古取得重大突破,过两天会有专门的展览推出。“南海Ⅰ号”发掘保护珍贵文物18万余件,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保护,二期保护工程即将启动,中国水下考古技术和装备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据介绍,国家文物局统筹推进18个“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十四五”期间990余项主动性考古项目有序实施,郧县人、皮洛、良渚、二里头、三星堆遗址等一系列考古发现,实证了中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郧县人、陶寺、良渚遗址被载入中学历史教科书,中阿、中非联合考古深入开展,中国考古影响力不断扩大。

24个省(区、市)土地“先考古、后出让”政策落地,有力保障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等国家重大建设工程,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全国建成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55家,还有80家立项单位,三星堆、石峁、殷墟、七个星佛寺等一批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成为文化传播、文明传承的重要阵地。

他表示,国家文物局将重点推动重大历史问题的攻关,启动实施夏商文明研究工程,建设好国家夏商文明考古研究中心,“前两天这个中心已经奠基了,就在洛阳。”

追索返还

已促成1900余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

关强表示,截至目前,中国已成功促成了43批次、1900余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

截至目前,中国已与秘鲁、意大利、希腊、土耳其、美国、澳大利亚等27个国家建立了防止文物盗窃、盗掘及非法出境的政府间合作框架,成功促成了43批次、1900余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中美两国政府已第三次续签“关于防止中国文物非法入境美国的政府间谅解备忘录”,有效期再度顺延五年。

今年以来,国家文物局已成功追索被盗西周青铜器“丰邢叔簋”,接收了美国返还2件中国非法流失的重要石刻文物及38件文物艺术品、阿根廷返还的14件文物艺术品等。国家文物局还举办了流失文物保护与返还国际研讨会,主要就流失文物返还领域现行国际公约适用范围之外的流失文物返还提出了中国方案,发布《青岛建议书》,为推进解决历史上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目前所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积蓄力量。

今年4月,国家文物局等五部门修订发布了《国有公益性收藏单位进口藏品免税规定》,对进口藏品免税政策进行了优化调整,包括将国家文物局纳入免税的主体范围,充分保障文物追索、接受境外返还、捐赠等工作中直接回运文物的便利。

他表示,国家文物局将继续做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争取让更多的文物早日回归祖国。一方面,持续加强基础性工作,开展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溯源研究,不断增强相关调查研究的力度,加大流失海外中国文物追索的力度。另一方面,要继续履行国际义务,开展与相关国家的返还合作,鼓励文物原属国与持有国加强对话。同时,做好回归文物的研究、保护、出版、宣传、展示等工作,推动流失文物追索返还为维护国家的文化主权、凝聚民族情感、坚定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现象分析

“博物馆热”背后是博物馆“冷热不均”

针对一些热门博物馆出现了预约难和“一票难求”的现象,刘洋说:“其实‘博物馆热’的背后是博物馆‘冷热不均’的问题,如何让博物馆热得均衡,是我们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我们会继续统筹不同类别博物馆的发展。”

据介绍,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正式备案注册的6833家博物馆接待观众量已经达到了9.4亿人次,其中,暑期两个月接待的观众量达到了2.99亿人次,有6个省份的观众接待量突破了1500万,包括江苏、山东、北京、浙江、陕西和广东。像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热门博物馆成了公众旅游的首选目的地。

“这些数据都说明,公众对优质文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我们的工作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刘洋说,首先,要扩大优质文化的供给能力。今年上半年,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新一批央地共建重点博物馆名单,对这些大馆,会引导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大馆带小馆,巡展、借展、联合办展等方式,把优质的文化资源直接送到基层。同时,也会开展中小博物馆提升计划,指导4000多家中小博物馆进行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为大家提供更多选择。

其次,继续优化开放服务。今年暑期开始的时候,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关于做好暑期博物馆开放服务工作的通知,不搞一刀切,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实施预约机制。据统计,全国6833家博物馆,除了一些热门博物馆外,大多数都取消了预约机制。继续保留预约机制的博物馆也进行了进一步优化,比如保留了人工售票窗口、电话预约等形式。现在全国1662家一、二、三级博物馆中有近1200家都进行了延时服务,延长了博物馆的开放时间。

针对“黄牛”抢票、社会讲解乱象的问题,近期国家文物局与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进行了专题磋商,像北京等地也专门开展了打击“黄牛”的专项整治行动。接下来,还会继续聚焦预约参观、讲解服务等热点问题加强规范引导,确保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权益。

最后,积极拓展服务形式,打造公众“身边的博物馆”。利用一些新技术、新手段,发展“云展览”“云教育”“云直播”,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策展新模式。

申遗申报

国家文物局答新京报:

将全面更新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北京中轴线近期申遗成功,引发了社会各界关注。新京报记者提问,国家文物局在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方面推出了哪些新举措?下一步还有哪些计划?邓超表示,将全面更新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深化申遗的申报主题研究,持续推动有利于突出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有利于体现中华民族精神追求、有利于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储备项目体系化申遗。

据介绍,近年来,国家文物局会同有关部门和省(区、市),全力推进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保护与管理,取得一系列重要工作进展。十八大以来,已经连续推动了十项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成功申报,包括近期的“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良渚古城遗址”等,这些项目申遗成功,使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了59项,保持领先优势。

创建了全球领先的监测预警体系,实施长城、故宫、避暑山庄、布达拉宫、莫高窟、大足石刻、麦积山等一大批重大文物保护工程,长城、大运河保护管理荣获国际赞誉。推动科技赋能遗产保护,敦煌的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多场耦合实验室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故宫文物建筑三维激光扫描与数字建模、敦煌数字化保护标准体系、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展示和潮湿环境下土遗址的保护、避暑山庄石质文物保护等取得了突破进展。

针对下一步的工作计划,首先将全面更新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深化申遗的申报主题研究,持续推动有利于突出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有利于体现中华民族精神追求、有利于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储备项目体系化申遗。其次,按照刚刚召开的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的部署,在全国部分世界文化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开展“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升专项行动”,切实提升已申报成功遗产的保护、管理、研究、展示与利用能力。将继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深化与世界遗产中心、国际遗址理事会的合作,共同推动世界文化遗产领域理念研究、规则制定、国际交流。

同时,将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为抓手,切实推动北京老城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持续推进文物建筑保护修缮、环境整治与活化利用,向世界展现古今交融的大国首都历史文化积淀。

标签: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看热讯:​西平县二郎小王庄小学举行“心理健康服务进村 守护青少年成长”活动
下一篇:最后一页

精彩图集(热图)

热点图集

最近更新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