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过11点,高新区天乐社区食堂便热闹起来,附近的老人三三两两来到这里,排好队,拿好餐盘,挑选自己喜欢吃的饭菜,大家边吃边聊家常,其乐融融……这是合肥市深入推进“十大暖民心行动”之老年助餐服务的生动写照。
今年以来,合肥用心用情办好“老年助餐服务”,满足老年人就近用餐需求,用便利周到的服务让老年人尽享“舌尖上的幸福晚年”。截至目前,合肥市已建设老年食堂(助餐点)860个,其中城市老年食堂(助餐点)569个,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291个,累计服务老人300多万人次。
智慧食堂更“聪明”老人吃饭更舒心
临近中午,63岁的陈嘉琴像往常一样,走进高新区天乐社区食堂。宽敞明亮的大厅里,27个菜品整齐排列,既有鸡鸭鱼肉、新鲜时蔬,还有水果点心,令人胃口大开。她拿起餐盘,点了四菜一汤一碗米饭,不用给现金也不用扫码支付,智慧食堂系统已自动帮她完成了结算,一共12元。
“这里的饭菜品种多,味道好,既方便又划算!”陈嘉琴告诉记者,自己住在离天乐社区食堂不远的电建小区,从去年食堂开业以来,便一直在这里就餐,是这里忠实的“食客”。“平时我一个人在家,只能做一个菜,做多了吃不完就浪费了。在这里,每样想吃的菜都可以打一点,就像在酒店吃自助餐一样丰富。”
“老年人吃饭怕浪费,这个想吃那个也想吃,可是一个人又不能点很多份。”天乐中心社区食堂厨师长王飞介绍,他们在餐盘底部植入了芯片,能够自动识别菜品、称重、结算,老人把餐卡同餐盘绑定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饭量和口味按需打饭菜。“只要一块红烧肉、一块排骨,都是可以的,真正做到美食多样性与光盘行动的结合。”
王飞说,“智慧”餐盘让老年人合理地避开了“数字鸿沟”,他们使用起来一点不麻烦。每一笔消费都可以在自助机上查询,提高了用餐效率,目前这种就餐方式很受老人欢迎。
社区食堂开在“家门口”老人吃饭更暖心
“走路十分钟就到,一日三餐都有,比自己在家烧方便多了。”提起开在家门口的蜀麓社区食堂,65岁的徐丙云老人赞不绝口。徐丙云告诉记者,老伴在外地,之前她一个人在家,懒得开火,经常是早上煮了稀饭,中午加热继续吃,对此,子女们很不放心。
2019年蜀麓社区食堂开业后,徐丙云成了这里的常客,早餐、午餐、晚餐都在这里解决。这里每个时间段提供不少于10个菜品,且经营模式分为套餐和自选餐,老人们可以依需求自行搭配。“一天算下来,三餐不超过25元,很划算。”徐丙云说。
“针对蜀麓辖区内的常住居民,我们根据60-69岁、70-79岁、80岁及以上不同年龄段分别给予9折、8折、7折的优惠,对于合肥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还可使用居家养老服务券结算。”
高新区蜀麓社区工作人员刘莉告诉记者,为了让辖区老人知晓老年助餐服务行动,社区通过发放早餐券、印制口罩等形式在社区宣传推广,使养老助餐政策家喻户晓。同时在社区食堂配备志愿者,帮助身体不便的老人取餐、就餐。
多举措组织实施温暖老人幸福“食”光
老年助餐服务是老年人关心的“关键小事”,也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为了让老人吃得开心、放心,合肥市多措并举组织实施,用一餐饭的暖心温度,守护着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
——建立老年助餐服务机构补贴制度。在省级对新建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按照每个10万元、3万元补助标准予以一次性建设补助基础上,合肥市再分别予以5万元、2万元一次性建设补助;此外,老年助餐机构年度补助资金根据就餐老年人(60周岁及以上)的就餐次数,按照不低于1元/餐的标准进行计算,最高不超过10万元。
——完善老年就餐补助政策。对合肥市户籍、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合肥市按照60~69周岁、70~79周岁、80周岁及以上不同年龄段,分别给予就餐补助。同时,合肥还打通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与老年助餐之间的政策通道,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可使用补贴在老年食堂、助餐点直接消费就餐。
——创新“助餐服务”多元发展模式。根据社区服务中心周边群众居住特点、生活习惯,在市场化运作中采取灵活运营模式,形成了集体配送+送餐入户、党群服务中心+老年助餐、养老机构+老年助餐、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老年助餐、社会餐饮企业+老年助餐、机关单位食堂+老年助餐、慈善赞助+老年助餐等7种模式,并积极对接蒸小皖、刘鸿盛、青松食品、福客多快餐等市内知名连锁餐饮企业参与合肥市老年助餐服务行动。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谋划好明年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的建设,2023年,合肥市将新增老年食堂(助餐点)不少于290个。”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副处长缪美介绍。(卫晓敏/文 李永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