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帮大家整理的《兵车行》教学设计

来源:中国科商网时间:2023-01-11 11:38:43

《兵车行》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兵车行》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兵车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诵读的兴趣,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形象、再造形象,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2、联系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了解统治者连年用兵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在诵读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并把对诗歌的理解通过诵读表现、传递出来。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五分钟

安排2人背诵《论语》片断,并作翻译及讲析。

二、导入新课

1、要求学生背诵《石壕吏》。

2、“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些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写的《石壕吏》中的诗句。诗歌表现了诗人亲眼看到人民在官吏们残酷的压迫下蒙受的苦难和对人民深深的同情。这些诗句至今还依然萦绕在我们的耳边。今天,我们再来读一篇他为人民呼喊的杰作。这就是诗人在天宝年间目睹统治者穷兵黩武,造成“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的凄惨景象时而写的《兵车行》。

三、初步感知,把握基调

1、根据课文注解,疏通诗意。

2、朗读全诗

提示:第一段写亲人送别出征战士,这是诗人亲眼所见,要表达出诗人“穷年忧黎无,叹息肠内热”的感情,声音应沉重一些。第二段开头两句是诗意转换处,可以读得平缓些,声音稍稍放低,但“点行频”三字为下文叙事总纲,须重读。第三段前半段写秦兵家庭的困难,当用较柔和的调子读,而后半段则应低回,声调凄楚。

四、诵读指导

(一)指导第一段

1、假想你就是阅尽人间沧桑的诗人杜甫,这一段中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场景?哪些镜头在你头脑中越发清晰?

(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诗作的理解。)

2、你觉得整个画面基调应该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结合写作背景,共同讨论交流)

提示:第一段描绘了一个悲怆而震撼人心的出征场面。

远景:天空,满天阴霾。一队队人马全副戎装,从天际处行来,又消失于天际处。路旁是无以计数的百姓。……

中景:马路黄土,黄土扬天,昔日的咸阳桥也遮蔽不见,士卒疲惫,一言不发,扛抢插箭走来。人头攒动,张日远望……

近景(特写):军官扬鞭唱斥催促,老父流泪,老妪呼天抱地,跺脚长嚎。妇女拦道,儿子征衣……这一别乃是诀别。

3、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最清晰的是什么声音?

提示:轰隆隆驶过的战车声、号哭声、队伍行军的脚步声、战马嘶叫声、马蹄声、风吹旌旗声、喧闹的混杂不清的人声。

最清晰的.是交织成一片的哭声、呼叫声、压过车声马声。

4、这些所见所闻,使你有何感受?如何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提示,为此震撼:有吭惊、紧张,又有沉痛。

语速稍快,基调是无限凄凉的。这种情感要通过重音、强调、停顿、语速的变化来强调。

(二)指导第二段

1、“行人”向“道旁过者”讲了他们怎样的凄惨经历?朗读时应是什么口吻?

提示:统治者连年征夫作战,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点行频”应重读。“十五”“四十”“头白”“北”“西”等字应重读。它们主要强调时间久、地域广。

2、你认为诗中哪句话反映了人民痛苦的根源?如何读?

提示:“武皇开边意未已”。

读时既要强调武皇穷兵黩武地开边的“气势”,“武皇开边”重读。又应读出愤怒的指责和讽刺意识,“武皇开边——意未已”,后面停顿可稍长,“意未已”真是苦不堪言,要表现出叹婉无奈。人民对统治者敢怨而不敢言,只有无奈地叹息,低声责怨。

(三)指导第三段

1、教师范读,串讲此段大意。

2、注意把握以下诗句:

⑴长者虽有词,役夫敢申恨?

⑵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⑶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⑷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朗读中品味了诗歌语言,通过想象补充了诗中的空白、细节,再现了《兵车行》中所描绘的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离乱之苦,体会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我们通过读又把这种情感准确地传递了出来。车声隆隆,马鸣萧萧,似乎还不曾消逝……我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通过《兵车行》的学习,希望大家对古典诗词的学习能有一些感悟。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兵车行》;

2、完成《优化设计》中的练习。

附:板书设计

兵 车 行

杜甫

1、送别场面

2、征夫控诉 天怒人怨

3、悲惨生活

“行人但云点行频”、“武皇开边意未已”

《兵车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兵车行》的主旨及其表现手法。

2、赏析《兵车行》的构思技巧和场面描写。

教学步骤:

一、解题: 行,古代诗歌的一体。如《琵琶行》。

二、诵读课文:(正音)耶娘 yé 干云霄gān 点行频háng 荆杞 qǐ

三、 理解思想内容

1、阅读课文注释①,整体把握诗作:

①诗史: 以时事入诗,自杜少陵始。(明·胡震亨)

②主旨: 再现时代的苦难,并揭示苦难的根源。

③时代: 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发动频繁进攻,百姓苦不堪言。[资料]

2、结构分析

见——送行的场面

闻——征夫的述说

3、阅读第一段:送行的场面

走[仓促、焦急] 牵衣[留恋、不舍] 顿足[悲痛、愤怒] 拦道[阻止] 哭[无奈、愁苦]

南朝文学家江淹说:“黯然伤魂者,唯别而已矣。”诗人的浓墨重彩的铺染,给读者视觉听觉以强烈感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千万家庭因征战而妻离子散的悲剧。

4、阅读二、三段——征夫的述说

① 串讲诗歌二、三段内容

②讨论:从内容上看,你认为那些语句对表达诗歌主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行人但云点行频”“点行频”是全诗 的“诗眼”,点出造成百姓妻离子散征夫牺牲、土地荒芜的根源。

四、艺术特点赏析

1、构思技巧 ①客观叙述 ②见闻结合

2、场面描写 ①喧嚣混乱,令人同情的送行场面 ②凄惨阴森,令人恐惧的战场镜头

五、再读课文,布置作业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

1、谈谈《兵车行》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2、简析《兵车行》的构思技巧

3、谈《兵车行》中的场面描写

六、板书设计:

兵车行走(惨别)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果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点行频(惨事)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因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兵车行》教学设计3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诵读的兴趣,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形象、再造形象,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2、联系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了解统治者连年用兵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在比较阅读中对李白和杜甫两大诗人进行研究性学习。

(二)内容选取:与诗歌相关的背景材料和诗歌体裁;扩展知识面的李白的《古风·其十九》。

(三)过程安排:

1、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点拨,让学生在朗读中挖掘诗歌中的信息,对其进行补充空白、细节,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使诗歌形象化,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体味诗歌语言和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以及诗人的创作风格,通过听录音朗读让学生自己在朗读过程中试着读出这种感情。

3、在把握诗歌的艺术风格基础上进行研究性学习:比较《兵车行》和《古风·其十九》。

(四)方法、手段:

1、朗读。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自己慢慢品味,教师作适当引导和点拨。

2、学生互相评价朗读。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3、让学生发挥创造性想象,进行角色扮演。假设学生是诗人或者是诗中人物,发表感想或进行其他形式的表演,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二、教学实施

(一)导入:介绍杜甫,导入新课

1、学生介绍杜甫(主要是举例所学的名篇名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

2、简单介绍杜甫及作品背景

《兵车行》这首诗是杜甫在天宝十一年(752)年困守长安时候所作。关于诗的背景,一般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玄宗用兵征讨吐蕃,一说是征讨南诏,多取后一说。《资治通鉴》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士卒死者六万,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十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震野。”

3、释题——“行”的读音xíng。“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这首诗属于歌行体。歌行体的诗长于叙事,且多含感叹之意。

(二)学生初读全诗,初步感知

(四)分析诗歌第二段

1、指名读,由学生评价。

2、问:“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一句中的“道旁过者”、“行人”可能指何人?“点行频”何以见得?在诗中有没有具体的描述?

明确:道旁过者——杜甫

行人——征人

点行频——“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3、“点行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武皇开边意未已,边庭流血成海水。”

4、问:“武皇”指何人?上述诗句说明了什么?

明确:借指唐玄宗,含蓄地表达了对以唐玄宗为代表的唐皇朝统治者“开边”政策的指责。

(五)分析诗歌第三段

1、让学生齐读后说说这一段中哪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回答最后一句,“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怪怕人的!

老师补充:第一段写人哭,这一段就写鬼哭了。连鬼都哭,你说惨不惨?

2、问:对于这样的惨相,役夫是否“敢申恨”?

明确:不敢,敢怒不敢言。

老师追问:最终有没有“申恨”?

明确:有。

不敢申恨可最终还是申述了,把征夫的苦难和恐惧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3、问:“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一句是否表明了杜甫走出了“重男轻女”的封建传统观念?

明确:中国老百姓一贯重男轻女,生男则喜,生女则悲。重男轻女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现在倒好,怕生男,只想生女了。是什么造成老百姓这一传统观念的转变呢?——战争!残酷的而又无休止的战争使老百姓心灰意冷。老百姓对战争的怨恨与控诉,通过这句诗深刻而又凝练地表达出来了。

(六)扩展学习:试将《兵车行》跟李白《古风·其十九》相比较,说说二者艺术风格有什么不同。可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方面进行比较。

古风(其十九)

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提示:可从两位诗人的创作风格入手,如果时间不够就作为课后研究留给学生回去思考。

(七)小结:车声隆隆,马鸣萧萧,似乎还不曾消逝……《兵车行》所描绘的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离乱之苦,让我们从中体会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现在让我们听着录音朗读,再一次体味诗歌沉郁怨愤的基调。

(放录音)

标签: 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兵车行》教学设计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为大家收集的《梅花魂》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下一篇:你知道什么样的名言才能称之为经典吗?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军训的名言

精彩图集(热图)

热点图集

最近更新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